工艺美术网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

我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笔墨苍健,意境清新,自成一家。他又酷爱画牛,笔下敦厚勤劳的耕牛与天真活泼的牧童,相映成趣,诗情画意,跃然纸上。他不只画牛,寄托情思,还以牛为师。他的画室名为“师牛堂”,又有“师牛”、“师牛堂”、“孺子牛”诸印,以示其志。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1

《牧童牛背画中行》正是可染先生牧牛图中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描绘的是水牛在乖顺地吃草,一牧童坐在牛背上,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提着小斗笠,深深遥望着巍巍青山的情景。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即是写情。”而此幅《牧童牛背画中行》正是情景交融的最好诠释。

李可染画牛三个阶段

李可染画牛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时期、60年代的成熟时期以及80年代的晚年时期。

1939年春,自幼习画的李可染,随郭沫若领导的”三厅’到重庆,他以画笔作刀枪宣传抗战。他住在金刚坡,房子靠近一间牛棚,夜不成眠,总是听见水牛吃草和喘气的声音。从此,他细心地黙默地观察这头水牛,并把牛请进宣纸上的水墨画。

1942年,李可染的一些水彩画、“牛”画、水墨风景画被徐悲鸿偶然看到,大为欣赏,他托人带信,要用自己的画换李可染的一张画。徐悲鸿是当时美术界的领袖级人物,这种真诚提携后进的精神,使32岁的李可染大为感动,于是更加刻苦钻研。

1944年冬,李可染在重庆举办画展。徐悲鸿写了序言,家住北碚的老舍先生写了一篇评论。评论说:“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振,比吃了一盘白斩鸡更有滋味!幸福的很,这一次入城就赶上了可染兄的画展。”李可染的画展,自然是少不了各种构图的牧童与水牛的,然而老舍的评论,着重谈了人物画:“论画人物,可染兄的作品恐怕要算国内最伟大的一位了……

上世纪60年代,李可染创作了一幅《春放图》,用简洁的构图表达出无限的诗意———画面中的牧童和水牛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娴熟,通过大块的留白表现出画面的空灵感。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可染先生的画作,尤其是以牛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升华为一种对牛的精神的理解,这精神也是画家本人做人、作艺的准绳。如他在《五牛图》和《九牛图》中,将或行、或卧等各种不同情态的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两幅画上,李可染均题上同一段题跋,“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爱牛之心跃然纸上。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2

李可染《童子牧牛图》,纸本,立轴,纵60厘米,横37厘米。李可染先生写此双牛,运以淡墨,浓墨,焦墨,渍染,溢染之法出之,水牛的质感、动感跃然纸上,牛角及牧童衣纹线条,笔法古拙,极具力度感,池中不勾一线,便觉水波荡漾,二牧童一俯一坐牛背之上,相与攀谈,垂柳数枝,摇曳随风,笔力遒劲老辣,写出江南一片春色,笔墨在境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境象笔墨之外,自别有画在。

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呢?

第一,这是生活中所见的最平凡也最有牧歌情调的景象。他住在重庆金刚坡时,寄住的农民家里有个小男孩,还有条水牛。小男孩天天早上赶牛出去,黄昏的时候把牛再赶回家来。李可染就以此为素材,开始画牧童与牛。

第二,李可染开始画牛还与抗日战争的时代需要有关。中国国力不如日本,抗日战争必定是持久战,需要中国人民有一种坚忍的精神,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一种任劳任怨的、勤勤恳恳的精神,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的力量,而且要有牺牲精神。为了鼓励国人具有这种精神,需要塑造一个艺术象征,这个象征就是牛,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动物。李可染画了出来被郭沫若发现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便写诗盛赞牛的品格,称牛为“国兽”。

第三,李可染对牛的品格、气质、形象无一不钦佩,把它树为自己人格学习的榜样,以牛为师。所以他的画室叫“师牛堂”。他对牛的评价是:“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有真本事,却很温驯;“终生劳瘁,事农而安”,一生辛苦都是为农民服务,为人类的劳作服务;“不居功”,这是美德,“纯良温驯”,这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时亦强犟”,并不是没脾气,“稳步向前,足不踏空”,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作风是所有事有所成的人共同的;“皮毛角骨无不有用”,但求有利于人,有利于世,全部奉献,不仅仅死而后已;“形容无华”,样子并不漂亮,没有华美德外表。但是“气宇轩宏”,不管从正面还是侧面,从任何一个角度,牛的形象都是堂皇高大的。“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倦写之”。

第四,李可染是个性情中人,诙谐幽默,葆有童心,这是一个艺术家必有的天真。但李可染主攻山水画之后,我们看到他追求的都是崇高严肃的东西,他性格中的天真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渠道来表达发泄。牧童和牛就成了很好的对象和载体。雄伟的山水是他对精神的不断升华,牧童与牛是他对灵魂的不断净化。在“峰高无坦途”的山水画革新路上,不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算是很好的劳逸搭配,反映出李可染生命情调的两个侧面。另外,我想特别指出,牧童与牛这一题材是在李可染人到中年后很重要的感情寄托,中年思子、得子,心境与年轻时有相当的不同,一腔柔柔的父爱化为笔下的牧童与牛。牛是自况,俯首孺子,终生劳瘁,纯良温驯,稳步向前,皮毛角骨,无不有用—这就是父亲的形象,牧童是儿辈,其直接的生活原型就是李小可,童年的李小可,性格与形象活脱脱就是李可染笔下的顽皮牧童,李可染的牧童与牛感动了中国与世界深层原因即在于此。

第五,中国艺术诗意空间的拓展。牧童与牛是中国诗与画的传统题材,是农业社会最经典的诗化场景,不管我们今天远离这一场景,只要看到它,就唤起童年与家园的记忆,李可染对这一传统题材进行了诗意空间的拓展,其感情的末梢神经在这一题材上深入人类心灵的易感区,稍一发动,便情不能己,藉由牧童与牛的亲密无间,我们与春夏秋冬四时合序,与天地阴阳合二为一。

第六,李可染画牧牛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利用它不断试验一些新奇的章法和笔墨。他在牧牛图中的笔墨是最大胆、最豪放、最无所顾忌的,章法结构也最新奇。因为画牧牛图的时候,他的心情最放松、最无负担,所以他往往能画得随心所欲。因此,李可染的一些笔精墨妙之作,常常出现在牧牛图系列之中。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3

《五牛图》,画家聊聊数笔画出的水牛悠然自得,充满生机。画中题识描述水牛的众多优点:力气大、勤劳、低调、对人类有很大功用。这些称颂表现出画家对水牛的珍爱。题识字字雄健有力,当中深含古拙意味,由此可知此画乃李可染晚年达到其艺途高峯时所作。存世的李可染五牛图十分罕见,此画实乃其代表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3年秋至2012年春,在所有上拍的李可染作品当中,牧牛题材的系列作品数量为1371件,为所有作品当中数量最多的题材;在所有成交的2246件作品中,此类题材系列作品就占到1047件,成交率高达76.37%,为各题材之最,居首位;成交总额为5.97亿元人民币,占李可染作品市场份额的19.09%。在李可染个人书画作品高价价格区间内,100万元以上的牧牛系列作品总数为142件,占李可染个人所有百万元以上高价价格区间作品总数的24.87%。虽然按照题材来看,牧牛尽管不如山水、红色题材卖得高,但牧牛这个题材,与山水作品相比,尺幅都相对过小,如果按照单位面积计算价格的话,牧牛题材也绝对不会低于山水、红色题材。如北京九歌2012年春拍的《看山图》 (1964年作,镜心,设色纸本),画中牧童骑牛,表现出一种纯朴、醇厚的北方素质,下笔果断,动态微妙,形象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这幅将近3平尺的作品,拍出了897万元的高价,相当于每平尺300万元。

李可染牧牛画欣赏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4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5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6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7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8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9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10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11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12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13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李可染的牛-图14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cbs.cn/?id=1827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