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网

骑手友好型社区: 善待“赶时间”的外卖小哥

外卖行业早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走街串巷”的工作性质,外卖小哥们也确实面临不少压力。进不去门,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区实行人车分流,没法使用电动车搭载餐箱,徒手拎着又容易洒汤洒水;找不着路,不同小区的楼号、门牌号标识五花八门,头次来稍不留神就得多跑腿儿……

为解决这类问题,8月以来,复兴区着力构建“六个一”服务机制,一个暖心标识、一个专属停车区、一张小区示意图、一套颜色地贴、一辆内部转运车、一个小哥二维码,通过试点先行、分类示范、全区推广,打造了近200个骑手友好型社区。

骑手友好型社区: 善待“赶时间”的外卖小哥-图1

“门好进、路好找”

带骑手“敲开”社区大门

晚餐高峰时段,外卖骑手黄世意的送单量激增。

8月28日17点13分,黄世意手机的提醒铃声响起,这是一份要送往银泰公园里小区的外卖订单。拿上外卖后的黄世意迅速赶往目的地,于17点25分到达银泰公园里小区门口。

“这是新建的小区,第一次来,我还不太熟。”如何迅速找到配送的最优路径?小区大门口的平面图帮了黄世意大忙。

记者看到,平面图用不同颜色标明了小区内的出入口、楼号、亭台等标志物,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情况。

把车停放在“专位”上、门口登记后,按照平面图规划的路径,跟着小区内的“小脚丫”指引,黄世意仅用了4分钟就将餐食顺利送到了客户手中。从接单到送达,总共耗时不到30分钟,比平台预计送达时间节约了近5分钟。

走出单元门,黄世意小跑了起来,他说:“争取在晚高峰多跑点,送一单有一单的收益,送得多就赚得多。虽然辛苦,但心里踏实。”

然而黄世意的配送之旅并非每次都能如这单般顺利。他说:“有时候因为对小区路线不熟,或者遇到恶劣天气、堵车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送达,客户会直接投诉,一旦被投诉,一天就白干了。”

“对外卖骑手最友好的事,一定还是门好进、路好找。”黄世意说,在小区门口显著位置张贴一张小区示意图,标注清楚每栋楼在什么位置,清晰直观,这有效解决了骑手进小区找不到路的现象。

如今,在复兴区大大小小的骑手友好型社区里,楼牌清晰可见,道路指引牌明确,一个个暖心举措,有效解决了骑手进门难、停车难、找楼难等问题,赢得了骑手和居民的点赞。

城市有了温度,骑手少了阻碍,居民也多了幸福。居民许先生感慨,“随着骑手小区门好进,外卖能上楼,我们住在这里也方便。”

骑手友好型社区: 善待“赶时间”的外卖小哥-图2

“提供专属摆渡车”

把对骑手的“友好”落到细节

“5号楼离大门口远吗?”“在小区最里面呢,你骑自行车会快点。”17点33分,外卖员胡超在银泰公园里小区门口登记后,在门口物业工作人员的提醒下,骑上自行车,很快完成了送餐。出来后,他将自行车停在门口,供其他外卖骑手使用。

这辆“摆渡自行车”,是专门为外卖员准备的。随着外卖平台配送速度不断提升,对于外卖骑手来说,平台经济下劳动者面临的压力与权益也不容忽视,耽搁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变成罚款或投诉。

“但电动车速度快,容易撞到老人和孩子,出于安全考虑,小区实行人车分流的封闭式管理,外卖骑手需要将车子放在门口,步行入内送餐。”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解释道。

复兴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周艳鑫介绍,复兴区在实行人车分流的小区门口位置准备了一到两辆骑手专用自行车、骑手专用平板车,骑手在小区内可以骑自行车,货物重可以用小拖车搬运,既解决了步行速度慢,又防止骑手电动车速度过快的安全问题。

“来,用这个平板车吧,在门口登记一下就行。”采访中,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看到骑手李翠兰拿着四箱水果很是不便,便推荐她使用平板车。

“多亏了有这个平板车,这几箱水果只需要一趟就能送到客户手中,我省了不少时间和力气。”配送结束后,李翠兰擦了擦脸上的汗对记者说,以往她遇上这种情况,如果客户不来门口自行领取,只能分几次送到客户手上,有的时候还会耽误下一个外卖派送。

“现在有很多小区不能骑车进,步行送餐距离特别远,由此也不时会和顾客产生矛盾。”胡超和李翠兰感叹,“骑手友好型社区”实施后这方面解决得不错,有了专属摆渡车,相信以后很多纠纷也会减少了。

骑手友好型社区: 善待“赶时间”的外卖小哥-图3

“推动更多主体同向奔赴”

乐见更优质“骑手友好型社区”

19点30分,结束手里的最后一单,外卖骑手李鹏来到了复兴商贸城的一家商店内稍作休息,接了杯水后,舒服地坐在椅子上给手机充起了电。

“这既是一家商店,也是骑手友好型社区中的一家暖心驿站。”提起“暖心驿站”建设后带来的变化,从事外卖工作6年的李鹏有着深刻的感受。“虽然立秋了,可太阳还挺毒辣,驿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充电、吃饭、喝水……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完美,每天都有不少外卖骑手在就近的驿站休息。”

社区、商超为何愿意为外卖放行?“靠的是多方合力。”周艳鑫说。

据了解,为给骑手营造友好、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复兴区依托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小区物业服务中心,临街餐饮店、银行、超市、电信网点等综合服务设施,在全区打造了72个暖心驿站,130多个暖心加盟点,近200个骑手友好型社区。

骑手进小区,通过的不仅是一扇门,更体现了各方对骑手这一群体所作的社会贡献的价值认同。但“骑手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更好打造还需要解决不少困难。

“在‘骑手友好型社区’开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社区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很多问题都需要持续探索解决,难以用标准化的方案一概而论。”周艳鑫坦言,打造“骑手友好型社区”背后,关乎物业、平台、消费者等多方利益。

“除了社区物业,接下来我们还会加强与平台的沟通,协助其强化骑手文明配送方面的内容。”周艳鑫表示,更重要的是,推动更多主体介入共同协商,寻求建设性解决方案,兼顾相关各方利益的探索,在具体措施上体现出精细化、人性化、制度化的趋势,乐见更多更优质“骑手友好型社区”。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丹丹 文/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cbs.cn/?id=12678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